陳嘉新表示七個習慣,不僅僅對于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粹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基于原則的思維定式。 習慣一:主動積極 —個人愿景的原則 主動積極就是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不是情緒或外在環境的影響決定取舍。陳嘉新認為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忿別人,他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 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終為始 —自我領導的原則 意識決定存在,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里形成意識,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 陳嘉新表示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同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 之后,凝聚力量鎖定目標,實現目標并創造出一個優秀的組織文化。 習慣三: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則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陳嘉新表示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忙要忙得有意義。重點是 ,把自己想要、最值得去做的要事放在第一順序。要事第一,可以幫助你有效地管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并正確地指引方向。 習慣四:遠離角斗場的時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斗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為人們運用于人際領導的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