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開播后,很多觀眾都特別關注王祖藍和李亞男夫婦。王祖藍作為演藝界出了名的“寵妻狂魔”,在綜藝節目中卻有些“翻車”。 下班回家后的王祖藍,一走進廚房看到發霉的刀具架,就忍不住開啟了嘮叨模式,堅持要把所有發霉的地方處理干凈。李亞男在旁全程聽他指揮,但似乎并不在狀態上,還差點把刀具繼續放回已經發過霉的水槽里。這一舉動,讓王祖藍說話的聲調忍不住提高?吹皆趶N房里忙著滅菌的王祖藍,李亞男原本掛在臉上的笑容消失了,語氣里滿是愧疚:“你那么辛苦回家,還要弄這種東西,我感覺我好像沒有盡責!边@番聽起來很暖心的話,卻惹來了網友一波吐槽:為什么李亞男要這么低三下氣?自己還懷著二胎,偷點懶怎么了?甚至“王祖藍大男人主義”這個詞條也出現在了微博熱搜。 李亞男覺得王祖藍在外工作已經為家庭付出了很多,自己卻沒能做好家務而心懷愧疚。在親密關系中,一方對另一方的付出總是心存愧疚,自認為做不好做不夠,可能會讓這段親密關系失衡。因自己做的不能與對方的付出對等而常常自責或否定自己,大概就是“虧欠感”在作祟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下,“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桃報李”“知恩圖報”等不僅反映了感恩的重要性,也暗示了對助人者的虧欠之情,因此,受助者在收到幫助后,既可能產生感恩情緒,也可能產生虧欠情緒。心理學研究中會將感恩與虧欠對立起來,認為感恩情緒是積極的,與心理健康、親社會行為、良好的人際關系相關,而虧欠情緒則更多與反社會傾向、行為或人格特質相關。 人們為什么會產生虧欠感呢?研究者認為,虧欠感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自尊。發表于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y的一篇研究表明,感恩與自尊、社會支持和生活滿意度積極相關。感恩的人會體驗到更高的自尊水平,相反,虧欠感更多的人自尊水平會較低。自尊水平較低的人們會缺乏自我價值感,認為自己在人際關系中處于劣勢地位,自卑心理讓他們無法看到自己的價值。一方面內心比較敏感,擔心如果麻煩別人,會讓別人不想與自己產生聯系;另一方面每當受到幫助,總想著馬上回報以小心翼翼地維護人際關系。 另一個是錯誤歸因。研究表明,如果受助者將他人的幫助意圖歸因為善意的,認為其幫助意圖是無私的或者不求回報時,受助者會產生較少的虧欠感,而會較多地感恩,此時受助者不僅更愿意回饋助人者,還愿意繼續幫助其他遇到困難的人;如果將他人意圖歸因為功利性的,受助者將產生較多的虧欠感,這種欠人人情的感受讓受助者立即思考怎樣回報幫助者,如選擇當面感謝、送禮物交換、償還資助金額等等。此時受助者會將精力更多投入對助人者的回報,不會再去幫助其他困難的人。 那么如何產生適度虧欠感,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 首先,需要提升自我價值感,建立高水平自尊。正如《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的:“人生就像一場在平原上追逐太陽的旅行,自卑恰似日落偶然投下的陰影。自卑感本是個人趨向優越的原動力,卻常常因為我們對它的不同解讀而給生活帶來麻煩和桎梏!蔽覀円吹阶约旱膬r值,相信自己有能力幫助他人,也相信自己值得被他人幫助。人們就是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感受他人的親近和友善,勇敢地互相虧欠,在這一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其次,正確使用認知評價,對他人的幫助正確歸因。將他人的幫助更多地解讀為對自己不求回報的關懷與鼓勵,因此不用立即思考要怎樣去回報,將他人的幫助理解為來自外界的善意,同時做一個懂得麻煩別人的人,學會打破邊界,適當地示弱,當你收到他人不求回報的善意時,也會不求回報地回饋他人以善意。如此循環,在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中營造出心懷感恩,適度虧欠的氛圍,將有利于我們建立長期穩定的高質量人際關系。 在生活中,帶著虧欠感回報他人的幫助,這段關系只會徒增壓力。受助者會因虧欠感產生回報的壓力,而助人者也會因自己的幫助反而帶給他人壓力而減少了幫助他人的快樂。因此,受到幫助時,不要想著立即回報,也不要怕麻煩別人,人際關系中有些牽扯、互相麻煩,關系才能穩定積極地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不把自己對他人的幫助當作綁架他人的借口,讓他們覺得有所虧欠,同時,我們在向他人求助的時候,也不要因為急于回報,而或置自己的真實需求于不顧。不要讓虧欠感綁架你的生活,不虧欠別人,不委屈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